韩伟(1981—),男,汉族,黑龙江海伦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曾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博士后、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兼职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曾赴日本弘前大学交流讲学。是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黑龙江省高层次B类人才,黑龙江省龙江学者(青年)、“六个一批”青年理论人才、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获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入选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主要从事中国文论、文艺美学、艺术理论研究。
一、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
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理事
黑龙江省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常务)
二、代表性专著
1.《宋代乐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2.《辽金元歌诗及乐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3.《中国乐论与文论关系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
4.《中国古代乐论思想研究》,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5.《焦竑》,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再版)
6.《<艺苑卮言>全注全译》,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三、主持的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乐论与文论的关系谱系研究(14CZW001),2014—2018。(结项等级为“良好”)
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代乐论视域下中国美学范畴形成与建构研究(20BZW031),2020—2024。
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宋代乐论研究(10YJC751024),2010—2013。
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传统礼乐文明与当代文化建设研究(17ZD03),2017—2022。
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中国诗歌的语言艺术原理及其历史生成规律(18ZDA279),2018—2023。
6.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古代乐统研究(2014T70180),2014—2015。
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乐论与文论关系研究——以汉代至宋代为研究对象(2013M530827),2013—2015。
8.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中国美学范畴与乐论关系研究(18ZWB198),2018—2021。(结项等级为“优秀”)
9.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研究项目:文学理论教学中“原典与批评整合”模式研究(SJGY20170197),2017—2019。
10.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金项目:中国古代乐论视域下的古典美学范畴形成、建构研究,2017—2022。
11.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中国古代乐论思想探微,2013—2014。
12.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青年学术骨干项目:中国古代乐统重建与文统分化的关系谱系(1254G031),2014—2016。
13.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辽金元音乐文学及其理论形态研究(UNPYSCT-2015055),2015—2018。
14.黑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中国古代乐论美学思想研究(11552086),2011—2012。
15.黑龙江省教育厅青年博士项目:美学视域下的辽金元乐论源流研究(1253b007),2013—2014。
16. 黑龙江省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礼乐美学史撰写与研究(HDRWYY201905),2019—2022。
17. 黑龙江大学优秀青年学者项目:《艺苑卮言》校释与研究,2020—2023。
18.哈尔滨音乐学院东北亚协同发展创新中心项目:《中国东北肃慎族系歌诗史》(XT2022005-6),2022—2025。
四、主要学术论文
1.《<乐纬>“气”论考释》,《文学评论》2013年第2期。
2.《乐与中国美学的和谐精神》,《文学评论》2016年第3期。
3.《唐代“音象”刍论》,《文学评论》2017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8年第2期全文转载)
4.《都市空间与文学意义生成》,《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4期。
5.《20世纪中国美学“意象”理论的发展谱系及理论构建》,《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第1期。
6.《20世纪中国古典美学研究兴起的动因及实践》,《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第3期。
7.《百年来传统文论资源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体系的互动》,《文艺理论研究》2021年第6期。
8.《论强制阐释的预设维度与征用疆界》,《学术研究》2016年第9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2期全文转载)
9.《20世纪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体系建构与视角转换》,《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年第1期。
10.《美是意象吗——与朱志荣教授商榷》,《学术月刊》2015年第6期。
11.《汉代乐论的美学贡献及对文学之影响》,《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2期。
12.《中国美学空间意识的早期发生及其演化》,《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10期。
13.《凤鸟与中国艺术精神》,《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第9期。
(《新华文摘》2022年第2期全文转载)
14.《“中国的面具”:美国新儒家大家狄百瑞思想综论》,《国外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8年第3期全文转载)
15.《论当下人工智能文学的审美困境》,《文艺争鸣》2020年第7期。
16.《建立中国文论如何可能》,《新疆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7.《朱熹乐论之雅俗观考释》,《船山学刊》2009年第4期。
18.《近20年国内文学语言研究考论》,《海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19.《“和”的美学历程再探》,《海南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
20.《国内都市文化研究潜存的三种模式及其理论构建》,《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1.《至宋始是真文字》,《文学评论丛刊》2012年3月,第14卷1期。
22.《隐括与点化:宋代诗、乐融合的两种方式》,《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1期。
23.《声诗还是歌诗:宋代音乐文学概念辨析》,《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4期。
24.《魏晋乐论及其对美学范畴之重塑》,《北方论丛》2013年第5期。
25.《天籁:庄子思想的系统化展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6期。
26.《从差异空间到权利空间:新型网络文学的实质及变革》,《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27.《<吕氏春秋>乐论思想疏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28.《黄庭坚形式观的再探讨》,《东疆学刊》2014年第3期。
29.《金代的文人歌诗与道人歌诗》,《北方论丛》2015年第5期。
30.《元代“歌诗”的繁荣与历史定位》,《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年第1期。
31.《<太平经>乐论思想疏考》,《宗教学研究》2016年第4期。
32.《中国古代公共阐释的发生及其面孔》,《求索》2018年第2期。
33.《儒家经学与浮屠译经:中国两种阐释传统及其关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第10期。
34.《论宋代的文人礼治模式》,《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8期。
35.《大学人文理性教育是否可能——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为考察对象》,《现代大学教育》2018年第4期。
36.《论礼乐精神及其呈现形态》,《西北师大学报》2019年第5期。
37.《明代复古派对“自然之音”的回归——兼及乐论对文论的影响》,《中国文学研究》2020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研究》2020年第8期全文转载))
38.《论中国诗歌的语言想象及营构机制》,《贵州社会科学》2020年第8期。
39.《民歌与淡怨:欧阳修文风的形成及美学意义》,《贵州社会科学》2021年第10期。CSSCI
40.《歌谣研究的历史轨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0年第2期。
41.《<周易>的阐释模式及其诗学面孔》《北京社会科学》2020年第10期。
42.《春秋战国时代礼乐体系的神性与理性》,《西北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1年第3期论点摘编)
43.《汉武帝时期的礼乐想象与文士的“美政”观念》,《江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
44.《论作为美学范畴的“礼”》,《人文杂志》2021年第5期。
45.《从审美意识到音象: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想象的形成路径》,《学习与探索》2021年第11期。
46.《文化的危机与弥合》,《文艺评论》2010年第1期。
47.《焦竑文论思想探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48.《类型文化背景下女性狂欢》,《创作与评论》2011年第2期。
49.《瓦子的空间意义及与宋代俗乐之关系》,《文艺评论》2011年第8期。
50.《大众文化背景下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与应对》,《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4期。
51.《变而不移:金代乐论思想探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52.《杨慎对焦竑之影响考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3年第2期。
53.《明清乐论的客观化趋向探析》,《文艺评论》2014年第2期。
54.《新历史叙事的拓展与类型化反思》,《文艺评论》2014年第1期。
55.《金元上梁文的音乐性初探》,《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5年第2期。
56.《诗乐合“德”:先秦乐教与诗教的逻辑起点》,《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6年第2期。
57.《意境的现代旅程及其尴尬》,《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58.《论<诗大序>对先秦乐论的搬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7年第4期。
59.《“韵”在齐梁时期的文学呈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60.《初唐文艺基调探源——以唐太宗诗、乐观为对象》,《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年第6期。
61.《论礼乐精神与文艺精神的融通关系》,《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
62.《生命·意象·审美意识——评朱志荣教授主编的<中国审美意识通史>》,《上海文化》2019年第8期。
63.《巫·时间·音乐文学:对中国文学发生观的一种解读》,《艺术评论》2020年第1期。
64.《“唐型礼乐模式”的形成及审美价值》,《艺术评论》2021年第6期。
65.《汉代雅乐的复兴及其内在张力》,《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0年第2期。
66.《被窥视的幻象》,《阅读与写作》2009年第7期。
67.《都市空间的隐喻性与流动性》,《阅读与写作》2010年第4期。
68.《论现代文学批评史的分期及存在的问题》,《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69.《<乐记>之“乐可以兴”思想考释》,《榆林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70.《<乐记>之“乐可以观”思想考释》,《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71.《诗乐合论:宋代“诗论”与“乐论”关系发微》,《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72.《<乐记>中乐的娱乐价值及其悖论》,《船山学刊》2012年第3期。
73.《皮朝纲的美学历程及其禅学转向》,《阅江学刊》2014年第1期。
74.《宋元“乐语”演变疏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4年第4期。
75.《20世纪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本土基因及其呈现形态》,《三峡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76.《“客观化”诗歌中的自我展示——析读马永波的诗》,《江汉学术》2015年第5期。
77.《文学·理论·文化—<澳门日报>之<镜海>副刊的文学史意义》,《文艺评论》2015年第9期。
78.《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理论素养养成策略——以文学理论教学为例》,《语文教学通讯》(学术版)2015第12期。
79.《元代碑铭及其音乐性初探》,《阅江学刊》2015年第6期。
80.《中国文学“言道”观的历史路径》,《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81.《诗乐合“淡”:宋代乐论与文论关系发微》,《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2016年第4期。
82.《从金石到丝竹——魏晋审美变革的潜在路径》,《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11期。
83.《朱长文<琴史>综论》,《音乐探索》2017年第1期。
84.《20世纪中国美学史的建构历程综论》,《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85.《论明代革新派的“情本论”建构》,《文艺评论》2017年第5期。
86.《<太平经>的道德谱系刍论》,《华侨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87.《明代革新派文人“尚俗”观的形成及完善》,《兰台世界》2017年第10期。
88.《清代乐论的美学追求及诗乐关系之解体》,《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2018年第1期。
89.《阐释视域中的当代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中国文学批评》2018年第4期。
90.《明代革新派“自然”观的心学基础及流变》,《文艺评论》2018年第4期。第二作者
91.《魏晋哲学新变与礼乐建构》,《北方论丛》2020年第2期。
92.《文学言说的理性域界》,《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93.《宗教与文学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6月15日。
94.《重新认识中国古代乐论的美学价值》,《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3月8日。
95.《古代乐论的美学范畴及其演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7月24日。
96.《中国古代乐论的风雅取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9月20日。
97.《“意象”范畴三段说》,《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18日。
98.《中国古代整体性阐释的基础、边界及要件》,《西北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6期论点摘编)
99.《古代汉语诗歌语感想象论》,《社会科学》2022年第7期。
100.《中国艺术学的“艺以载道”传统》,《甘肃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
(《人大复印资料·艺术学理论》2023年第2期全文转载)
101.《“音象”论》,《中国文学批评》2022年第4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5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艺术学理论》2023年第4期全文转载)
102.《明代礼乐变革与通俗文艺的关系脉络》,《贵州社会科学》2022年第8期。
103.《中国乐舞精神的形成与构成》,《光明日报》2022年9月17日。
104.《西周礼乐与理性精神之形成》,《江淮论坛》2023年第1期。
105.《汉魏乐论与“和”的转型》,《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6期。
106.《中国文论“载道”传统的现代进程及意义》,《学习与探索》2023年第10期。
107.《清代礼乐的实学进程及文学意义》,《社会科学战线》2023年第9期。
108.《礼乐与古代公共阐释空间的创构》,《学术研究》2023年第11期。
五、荣誉及获奖情况
1. 2018年黑龙江省第十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 2020年黑龙江省第十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3.2023年黑龙江省第二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4. 2013年黑龙江省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5. 2018年黑龙江省文艺奖,一等奖。
6. 2017年黑龙江省优秀艺术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7. 2021年黑龙江省优秀艺术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8.2022年黑龙江省优秀艺术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9.2023年黑龙江省优秀艺术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10. 2013年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
11. 2015年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
12. 2017年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
13. 2020年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
14. 2021年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
15. 2011年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16. 2016年黑龙江省首届文学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17. 2017年黑龙江省第三届文学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18. 2018年黑龙江省第四届文学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19. 2021年黑龙江省第六届文学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20. 2016年黑龙江省第二届文学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21. 2019年黑龙江省第五届文学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22.2022年黑龙江省哲学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23. 2011年南京大学文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
24. 2013年专著入选“中国社科博士后文库”,评为“优秀博士后学术成果”。
25.2014年入选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
26. 2015年入选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27. 2017年校级“优秀中青年教师教学奖”。
28. 2017年成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
29. 2017年成为黑龙江省“六个一批”青年理论人才。
30.2020年被授予第22届“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
31. 2022年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