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三省高校数学建模联赛传来喜讯,我校选派的25支参赛队伍中,13支队伍获一等奖,9支队伍获二等奖。然而,比亮闪闪的成绩更令人欣喜的是,自1989年我校首次举办校级建模赛事以来,历经2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数学建模”这一极大激发学生思维力、创新力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平台,已由“冷僻”转为“亲民”,由最初只受数学发烧友的关注,到如今吸引了全校不同年级、专业的同学热情参与。据统计,我校今年有近150个学生自发组成的团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来自数学、软件、计算机、电子工程、物理、水利电力、机电工程、信息科学、信息管理等多个专业学科。“运用数学建模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黑大校园和学子间激发的不仅是一场头脑风暴,更酝酿并发酵着一次发现自我、塑造自我的成长蜕变。
所谓建模的思想,即将问题思路理清晰,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并解决问题、给出答案的过程。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层面来看,它的理念、目标与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数学建模需要学生具备想象力,推理能力,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的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分析和处理数据能力等。”数学学院赵治涛老师认为,数学建模既是数学课,也是劳动课和实践课。它的魅力在于“只要参与,就会有收获”,其团队作业的模式既凸显了协作的重要性,也极大地丰富和活化了创新思维。据了解,我校数学建模大赛由创业教育学院和数学学院共同主办。对黑大的“数学建模迷”来说,这个赛场更像一个课堂。与队友交流、研讨、协作共进的过程是学习,在专业教师的启发帮助下对方案不断地施以“重启”和“更新”是学习,一刻也不能停歇的“手脑并用”更是效果最佳、收获最大的学习。“毫不夸张地说,参与数学建模的经历及其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将他们整个学习生涯产生积极影响,使学生终生受益。”
在学校打造的这一广阔的平台上,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成长起来。2015年东三省联赛结束后,黑龙江赛区专家评审组在一等奖作品中优中选优了四支队伍推荐至“深圳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其中我校就占据了“半壁江山”,由物理学、应用物理学专业学子组成的两支代表队双双获得这一赛区内最为彰显实力的殊荣。我校2015届毕业生王洋洋在校期间参加过两次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联赛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联赛二等奖的好成绩。两个月后,她将奔赴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研,继续探索数学的奥秘。她说,“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论’一旦形成,思维的空间仿佛得到了新的开发,那是一种真正的能力层面的提升。”
数学建模竞赛从小到大,从不被熟知到广受欢迎,这是一个“培育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理念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凸显重要地位和顽强生命力的过程,也是黑龙江大学以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诉求的素质教育理念及其配套机制和措施日趋完善、成熟的过程。数学家李大潜院士提出“要大力提倡和推动以问题驱动的应用数学研究”,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数学建模思维,培养其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科生参与到数学建模竞赛中且佳绩频传,充分印证了数学教育工作者始终强调的观点——数学同样在文科的教学与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了解,我校数学学院拟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数学模型概论”公共选修课,把理性创新思维这把开启未知的钥匙交到更多的学生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