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大校报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黑大校报> 正文

黑大校报

“你们是更聪明、更具创造力、更有前途的新一辈!”

发布时间:2015-07-02 作者:丁一鸣 浏览量:

李凤林:前中国驻俄罗斯大使,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研究所所长,外交部咨询委员会委员,我校1950级校友。

6月15日,我校中俄学院首届毕业生毕业典礼隆重举行,原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我校校友李凤林先生作为中俄学院名誉院长出席了毕业典礼,寄语毕业生,祝福黑大人。本报借此机会对话李凤林先生,倾听他对青年的希望、对母校的情怀、对时代的见解。

记者:作为中俄学院的名誉院长,您想对即将走上深造或者工作道路的中俄学院首届毕业生说些什么?

李凤林:培养既懂俄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一个新鲜事物,新鲜事物就意味着需要经历挫折和磨难。他们是一群了不起的年轻人,从一开始完全听不懂俄语授课的专业课,到最后能够熟练地掌握俄语和专业知识,他们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大学时光。想成功就要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只有保持刻苦、保持向上,才能发挥自身价值,奉献于国家和人民。看到他们毕业,我由衷地感到欣喜和自豪,希望他们能够继续承担黑大人身上的使命感,将母校建设成为促进中俄交流的重要平台,把黑大人的传奇继续书写下去。

记者:当今时代的年轻人与您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李凤林:当我看到中俄学院这些年轻人每天早上坚持晨读、晚上学习到深夜,我的眼前常常会浮现我们当年学习的场景。当年我们的学习条件远不如现在,没有录音机和收音机,一切全靠刻苦操练,每周有四整天上俄语课,早饭前一小时全班同学无一例外地大声朗读课文,夜晚甚至借着月光继续学习。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东西都改变了,唯独不变的是这股勤奋学习、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劲头。当今时代虽然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愈加强烈,但我始终认为并坚信,这一代年轻人比我们当年更聪明、更具创造力、更有前途。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不同的使命担当,将自己的梦想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认真做好眼下的事情,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将会拥有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记者:您对母校的未来有什么期望?

李凤林:人越老就会越怀念过去,黑大对我来说是人生路途上的重要一站,我的学业、意识、精神都是在这里打下基础的,她给了我很多。在我1964年参加中苏边界谈判时,知识的填补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我恶补测绘学、地图知识、边界法律、历史,笔记记了几大本,现在还完整地摆在书柜里。后来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当大使,又自学当地语言。终身学习,永远不放弃进步,这是黑大给我注入的精神。我希望黑大能够坚持对俄办学的道路,拥有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教学、科研、交流方法,做中俄两国交流的使者。我会常回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