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我校在主楼一楼报告厅举办迎校庆“百大名家进校园”系列讲座-2021“头雁”系列报告暨师德文化大讲堂第十二讲。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赵东元担任主讲人。校党委书记王永清、校长付宏刚,党委副书记蒋晶洁、丁宏,副校长张颖春、井立强、李卓,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学术委员会秘书处,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相关负责人,学院师生代表等参加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付宏刚校长主持。


赵东元院士结合自身培养研究生和科研之路经历,作了题为《育创新沃土,笃科学诚信,探真理之妙——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之我见》的专题报告,从择复旦渡无边学海、倾全力育科学之才、涵雅量建创新团队、怀初心筑介孔王国、笃诚信探科学表达等五个方面阐述。
赵东元院士指出,培养优秀研究生,不仅要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或实验上的技能,而且要教导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要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要因材施教、人尽其才。在学生培养方面,要坚持五个字:读,想,做,讲,写。“读”是广泛查阅资料,了解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想”是勤思考,查资料,看书籍,总结体会,提出想法,设计研究思路;“做”是在设定的实验思路下试验,验证设想;“讲”是将自己的思想和成果向他人宣讲;“写”是将思想书面化,把研究结果以文字形式表达。他指出,同学们从走进到离开实验室,最应该提升的是基础知识的系统化、内化,尤其要重视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赵东元院士强调,科学家要肩负起应有责任,坚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底线,树立创新理念,但在大胆创新、大胆假设的同时,保持严谨的科研作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理念,在社会上树立崇尚学科学,用科学、讲科学、爱科学的风气,不断挑战创新,让科学伴随梦想的实现。


付宏刚校长对赵东元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感谢,要求广大教师在团队中积极思考和交流,做有价值、有创新的工作。同时,要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师德,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摄影:志刚 张延宇 董雪 孙萧萧 李冰冰)